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116)

作者:羽春 时间:2025-02-08 12:08:02 标签:生子 布衣生活 种田文 成长 日常 交换人生

  赵佩兰当即迟疑。

  她也知道鸡屎的事。

  谢岩:“……”

  陆杨光明正大嘲笑他,然后先吃了一口。

  赵佩兰看陆杨吃了,才接受了这盘菜。

  谢岩:“……”哎!

  饭间,一家人都在。

  他们两口子早出晚归往外跑,吃完饭又要洗洗睡,也就晚饭时间能聊一聊天,说说事情。

  谢岩说了挣钱的事,就乌平之说的那一套,编写个小册子,赶在童生试之前出去售卖。

  “他说我抄书的话,是抄一份,拿一份的钱。还要被人宰。但是编写小册子,是写一份,卖成百上千份。价格我自己定。说这个才是挣钱的事。”

  陆杨不懂科举编书,但他认得个会雕版的手艺人,他认得的这点字还是老爷子教的。

  “这个书难编吗?”

  谢岩对家里没隐瞒:“难。科举无定式,截取一句出来,让人写文章。有时候还会两篇文章里截取句子,首尾衔接,让人写文章。考到如今,能出题的句子都出完了。题目范围太广,我这两年也没注意旁的事情,不知县里有无新政令,也不能去县学看书。”

  可他分明很兴奋。

  陆杨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做?”

  谢岩会读书,肯钻研,到生活上显得呆,纸上功夫没人说不好。

  他启蒙短,接触四书五经是五岁时,识字用了三年多,字认熟,就通读完了,后来听经学作文,他也会看往年的程文,以此学习。

  他对书籍求知若渴,同窗写的不入流的文章,被先生批得一无是处的文章,他都当宝一样收回家看。

  他爹是秀才,最早教他作文,就是以科举文章的格式来教。

  那几年,他是在固定的格式里写东西。他不喜欢。

  文章有那么多种表现形式,为什么一定要照着这个格式来?

  什么这样才能考出好名次,他不听。后来他爹找来很多举人、进士的程文闱墨,他就接受了。

  文无定法,但心中有文章,落笔不分定式。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记不清多久,他都在看程文闱墨、同窗文章。

  这些同样格式的作文,甚至能看见相似的题目,呈现到卷面上的内容却完全不同。

  他来回看,反复看,烂熟于心了还在看,逐渐发现好的文章,也就是被朝廷取中的文章,拥有什么样的特点。

  分化到每一个小段落里,就是笔者要表达的东西。以人的手举例,破题就是你猛地甩出巴掌,让人魂惊一颤,立马凝神看过来。后边的话,一段段的,就是一根根收拢的手指头,最后五指成拳,给出重击。

  有巴掌在前,收拢手指的时候自有威势,观者不能掉以轻心,再到重拳落下,这篇文章就成了。

  说起来很虚,没有实际文章做范例,谢岩难说。

  他笑道:“押题吸引人,可以卖很多钱,但不够稳当,我想编写一个册子,讲怎么答题。”

  陆杨还是听不懂,这不妨碍他觉得对此言谈有序的谢岩很有魅力。

  他给谢岩夹豆腐吃,“先趁热吃饭,待会儿慢慢说,我爱听。”

  他好温柔,谢岩不大习惯,挠挠头,先吃一口豆腐,才问他:“你觉得行不行?”

  行不行的,陆杨都会让他试一试。

  说起这些事情,谢岩才有点书生意气,人有了精气神,才能活出好样子。

  一个尝试罢了,挣不挣钱再说。反正他们还有一间铺子。

  他看向赵佩兰:“娘,我也不识几个字,以前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您觉得好不好?”

  赵佩兰跟谢岩的爹是年少夫妻,一路陪着谢岩爹考出秀才,又培养出秀才儿子,耳濡目染的,比陆杨懂行。

  她回忆了一阵。自谢岩爹过世以后,她接连遭受重大打击,困在自证里走不出来,想不明白。问她问题,她不能越过一二三的前因,要从头说起,才能讲出四五六的结果。

  她说:“阿岩他爹以前读书的时候,每天都要写文章。我嫁他那天起,就没见他停笔过,记得他说过,这些文章看起来都一个样,其实门道很多。所以格式摆出来,还是那么多烂文烂字。

  “后来他去教书了,教小书生写作文,要说文章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他说好多,我没听明白。那时我还不大识字,他以前忙,没怎么教我。我就记得,他有段时间没去教书,说他自己文章都写不好,去教书就是误人子弟。

  “他在家数月,跟我说是要研究文章的写法。阿岩这个想法,应该可行。他爹也做过,后来教书用了,那私塾的院长是个举人,看了说好,还给他爹涨月钱了。”

  那就可以做。

  陆杨也给她夹菜吃:“娘,阿岩跟爹一样厉害,也能挣到钱,去县里过好日子的。”

  赵佩兰笑着应是,“他自小读书就厉害,他爹当年教他,当面板着脸,总说还有不足,到我面前都是夸。”

  陆杨听了,稍作考虑,决定不参考这个行为。

  今时不同往日,他家状元郎最需要鼓励了,生活上的事,明显有不足,说说就算了。读书一事,以夸赞为主。

  晚饭吃完,赵佩兰收拾洗碗,让陆杨跟谢岩先点钱记账。

  他们每天回来都要点数一遍铜板,再记账。

  铺子里卖年糕的时候收过银子,其他时候都是收铜板,这要数出来串好。

  数钱还是在堂屋里,就在炉子边。

  到他们快回家的时辰,赵佩兰也舍得烧炭盆,这样暖和。

  今天关门早,但乌平之阔气,来一趟,照顾生意,包子就买了三笼,两笼就是六十个。

  他说要请布庄的伙计吃,年底了,他们赶工一批货,肚子里有油水,伙计有力气。

  干货没拿,他们家不缺这东西,买了就太刻意。

  他拉高了销售量,但菜逐渐卖完,日销售额稳定下降,今天进账有个七百三十文钱。

  陆杨已经不会每天计算净利润了,面粉和肉馅每天都在弄,他会以进货时间为界限,统一结算盈余。

  谢岩说:“我抽空做个大账本,正式一点,每天的收入支出都记下来。每个月算算帐。分季再核对核对,到半年查一次,年底再查一次。”

  陆杨听了都臊得慌:“这么小的铺子,这么大的账本,别人瞧见都要笑话咱们。”

  谢岩还记得铺面开门那天,陆杨在街上走来走去,就为着看铺面门前的布置,里外调整好几次,弄完都舍不得进去,坐在门外的台阶上,两眼望着路上行人,眼睛特别亮。

  他觉着他们的铺子虽然小了点,但值得用大账本。每一天的收支明细是小钱,大多数都像今天一样,连一两银子都没有,可是翻开看看,他俩都高兴。

  他要忙,陆杨就随他忙。

  数完钱,陆杨又点数了一下竹篓里的银钱总数。

  他明天要拿到铺子里,去隔壁找丁老板兑成银子。

  铜板多了就重,他们拿着不方便。换出银子,攒着好用。

  现在有个五两半银子,一时半会儿不用进货,今年的包子都够做,以后每天都是进项,束脩眼看着就攒齐了。真好。

  谢岩那里还有一点,他抄书和月钱一起有三两半银子,看病用了一两三钱。一两是药钱,三钱是三次的诊金。其中两次都是陆杨喝药不舒服,谢岩死活不放心,跑去花的冤枉钱。

  这些钱谢岩不给他,说要留着抓药看病。

  陆杨嘀咕了他几句,心窝软软的,没硬要。

  上次和弟弟见面过后,他简单跟谢岩提起过陈家。

  从前苦处不谈,只说陈家是他养父母家。如今状况怎样。

  陆杨点数完铜板,看谢岩记好账,拿过账本看了看,暂时没提陈老爹的作坊。

  不论如何,先攒够谢岩的束脩再说。

  谢岩又说了一次乌平之请他上学,不用束脩了。

  “能省好多钱,你不要急。”

  陆杨应声了,还是要攒钱。

  到谢岩入学之后,这一笔束脩他也不会动。

  谢岩退学过,他要留出银子以防万一。

推荐文章

我爹他是九千岁

花大人他只想要个孩子

明明明月

我真的不想演

暴君和他的小萤火虫

医家夫郎

大佞臣

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穿越夫郎有点甜

上一篇:我爹他是九千岁

下一篇:咸鱼和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