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上(264)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0:54:28 标签:七五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无CP

  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一时风头无两。

  而且冯大人中状元後先外出为官,回京後便直接入职集贤院。

  因为富相公这些年一直在京城,他为了避嫌特意自请出京,前几年才以翰林侍读学士被召还京。

  韩琦韩相公还曾因为冯大人不经常拜访富相公而为富相公打抱不平,但是富相公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在京城中处处维护,得知韩相公对他不满还特意带他去拜访韩相公。

  ——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瞧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不过宋庠宋相公的三元来的就有点微妙了,当年宋相公和他弟弟宋祁同举甲子科进士,礼部奏他弟弟第一宋相公第三,只是当时刘太後执政不欲以弟先兄,于是将宋相公提为第一,而落他弟弟于第十。

  正因如此,宋家兄弟二人还有“双状元”之称。

  而且刘太後这一改,宋庠宋相公就成解试、省试、殿试都是第一的“连中三元”之人。

  因为是连中三元,其他进士考中之後都是出去当县官,宋相公直接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之後又破格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迁左正言,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做到宰相,说是平步青云丝毫不为过。

  宋相公哪哪儿都好,只有一点不好,太宠孩子了,还因为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被包大人弹劾丢了宰相之位,要不是他儿子在後面给他拖後腿,他也不会四处奔波。

  小郎加油,争取当也中个三元,名副其实的三元。

  苏家二哥三哥都已经考中进士在外做官,省试的时候不会出现弟弟压哥哥一头的尴尬情况,他们小郎要当就当名正言顺的三元。

  苏景殊:啊?

  苏小郎激动的心情彻底消失,肩负着小夥伴们的厚望,他现在想激动都激动不起来。

  赵大郎见状赶紧安慰道,“放宽心放宽心,一切随缘,小郎能在秋闱中考第一名已经很厉害了,春闱的时候再说,不要有压力。”

  “就是就是,考第几名都没关系,你看我们连名次都没有不一样很开心?”庞昱跟着安慰,“而且你还小,看看下面那些人,好多都是好几十岁了都没考上,你十几岁就能中解元已经很厉害了,能青史留名的!”

  “青史留名,超厉害!”赵二郎眼巴巴的看着他们中最有可能青史留名的人,“小郎,你以後写诗的时候可不可以带上我们的名字。虽然我们不会写诗,但是能出现在你的诗里一样是青史留名。”

  庞昱连连点头,“对对对,就和那个汪伦一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连我都会背,可见名字出现在诗里也能出名。”

  他的要求不高,小郎的诗能和李白差不多就行了。

  苏景殊:……

  你们在想屁吃。

  他的诗只是勉勉强强能当成诗,让他和李白比,怎麽不让文曲星君直接下凡替他写诗?

  “找我不太行,回头可以找我二哥说说。”苏小郎木着脸回道,“我二哥写的比我好。”

  ——张怀民,你睡了吗?

  不知道他二哥现在有没有认识张怀民。

  反正这事儿找他肯定不行。

  庞昱不信,他知道苏家老爹和苏家俩哥哥在京城名气很大,但是在他心里他的小夥伴才是最厉害的,他们景哥儿名气不显只是因为年纪小,也没有那麽多文章流传出来,要是能流传出来肯定不比苏家老爹和苏家俩哥哥差。

  庞衙内鉴定,绝对没问题。

  “也不需要多优秀,你看李白那首就很通俗易懂,你模仿着来就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对上京师樊楼高万丈。

  不及汪伦送我情,对上不及庞昱去烧香。

  多工整。

  前面再稍微凑上两句,这不就是一首能够名传千古的诗了吗?

  苏景殊长出一口气,“衙内,您不参加秋闱真是可惜了。”

  这脑袋瓜放在学习上肯定不会差哪儿去。

  庞昱摸摸脑袋,“嘿嘿嘿,我爹也说我挺聪明。”

  赵顼移开眼神,生怕再看下去会直接笑出声。

  孩子聪明,就是不学。

  贡院门口唱名结束,考中的士子三三两两去庆祝,没考中的失意落魄再做打算。

  秋闱之後不像春闱那样会有朝廷派人接考中的进士们去宴饮,这时候考中还没有让朝廷那麽看重的资格,得等到春闱和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厮杀之後才行。

  前几名的文章会被张贴出来供人参考学习,苏景殊为了让小夥伴们知道他的诗真的平平,直接带他们去贡院门口看答卷。

  策论什麽的他说平平是谦虚,诗这个是真不行,他倒是不想谦虚,可是他没有那个本事。

  庞昱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怎麽看都挑不出毛病,“这不是很好吗?”

  赵大郎无声叹气,让一个连完整的诗都写不出来的家夥来评判好坏,小郎也是被气糊涂了。

  几个人闹了一会儿,苏景殊没在贡院门口多待,将榜单从头看到尾,看到他们家青松兄的名字出现在中游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正事儿结束,他还要回家一趟。

  庞昱摆摆手让他自己回去,他再研究研究这个诗到底哪里不好。

  赵大郎:……

  算了,还是他把人带走吧。

  “小郎回吧,正好我去找我爹报喜。”

  他爹喜欢苏二哥的文章,对小郎也是喜欢的紧,可惜不知道苏家三哥性情如何,回头有机会得仔细看看,他现在对苏家三兄弟都很感兴趣。

  苏景殊和小夥伴们告别,然後钻进马车准备回家。

  秋闱考完就是春闱,到时全国各地的学子齐聚京城,参加秋闱的都是年轻人,参加春闱的却不光是年轻人,还有多年屡试不第的年长者。

  去年送两个哥哥参加春闱的时候能看到很多须发尽白的老者,秋闱就看不到那种场面,因为大中祥符年间真宗皇帝下令进士曾至御试皆免取解,只要考中一次,接下来的解试都是免试,直接报名参加春闱就行。

  越想越紧张。

  小小苏瘫在车厢里,为了他的偶像包袱,接下来几个月要更加努力的卷。

  春闱之後还有殿试,殿试啊,算了,还是继续担心春闱比较好。

  虽然春闱过关只能被称为贡士而不是进士,但是贡士其实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进士了,因为殿试一般不会除名,只是赐个进士出身,证明这一批学生成了天子门生。

  在大宋当读书人就这点好,考中进士就能分配工作,除了难考以外没毛病。

  公务员考试嘛,难考很正常,他懂。

  科举考试难考才正常,往前头看看,科举制度不那麽完善的时候,大部分官职都能靠门荫拖关系,包括状元。

  往前头看,好吧,说的就是唐朝。

  唐朝的科举还不像本朝那麽受重视,各种制度还没发展起来,所以想当官家世依旧很重要,和大宋这种只要考试考的好就一定能当官还有点差距。

  虽然大宋冗官问题很大,有些官员可能好多年都没法补到缺,但是不管怎麽说好歹是个官。

  本朝的读书人地位比唐朝高,从太宗皇帝开始,进士录取数量高达一两百人,最多的时候一次能录取五六百人。

  据说是因为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之间的小问题,那什麽,斧声烛影,咳咳,就是某些不能说的小故事,然後太宗皇帝为了收买人心,所以尤其重视文人。

  当然这话听听也就算了,大宋重文轻武不是从太宗皇帝开始的,太祖皇帝在位是就已经定下崇文抑武的国策,小道消息捕风捉影罢了。

  唐朝科举平均下来每次只录取二三十名进士,甚至还有一个都不录取的情况,考进士当官的名额那麽少,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就是条走不通的路,于是很多人就走别的路子,比如找关系。

  通过举荐来当官的法子现在也有,只是没有唐朝那麽明显,推荐当官也不会占正经考试出来的进士的位置。

  据说王维第一次春闱的时候没考中,不过他精通音乐,深受唐睿宗之子岐王喜爱,于是再参加春闱之前,岐王让王维挑几首之前写过的好诗和新谱的琵琶曲一起去拜访玉真公主。

推荐文章

玩家即将抵达他忠诚的咒术界

病弱兄长模拟器

刷成就,但第四天灾

刃养大的崽要去立海大做内番

大圣的跨界直播

(综漫同人)黑子的排球

拼爹大舞台,是爹你就来

[综武侠]我只是个生活玩家啊!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上

[西游]在积雷山当狐王的那些年

[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

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

[综武侠]保护我方小王爷

上一篇:玩家即将抵达他忠诚的咒术界

下一篇: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