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也明白圣上心思,所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无视,他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
当然,在做好分内事的同时,偶尔给看不顺眼的下属穿穿小鞋,他想圣上应该不会介意的。
吏部侍郎的主要职责是辅助吏部尚书管理官员的选拔、考核、晋升和罢免等事务。
梁尚书自然不敢把陆川晾着,一早给他分配了考核官员的任务,恰好连英杰就是管考核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陆川刚回到京城,第一把火要烧得旺,旁人才会忌惮他。
于是他一到自己的房舍,就让刚才带路的郎中,召集属于他管辖的官员到大堂来听训。
连英杰站在一众郎中和主事中,明明没有人看他,他却觉得无比的难堪。
曾经他看不起的陆川,被他算计出京到偏僻的蛮夷之地,如今地位翻转,对方竟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同时他心里也恨梁尚书,明明是他的岳父,同在吏部做事,却不肯提拔他,反而去提拔那些所谓的学生。
不肯提拔他也就算了,竟然让陆川管他,难道他不知道,陆川和他之间的仇怨吗?
连英杰又想到了家里的黄脸婆,嫁到连家这么多年,让她回去找她爹说说情都不肯,真是个白眼狼!跟她爹一个样儿!
连英杰在心里怨天怨地,完全没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周围的官员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终于有人开始问传话的郎中:“侍郎大人怎么还没来?”
那郎中也是一脸焦急:“下官亦不知,侍郎大人确实吩咐了下官让大家到大堂来集合。”
那人皱眉:“桓大人可否去问问侍郎大人?吏部事情多,大家都有不少等着忙活呢。”
桓郎中一脸为难,想到刚才陆川笑眯眯的表情,他莫名有种惧怕,不想再单独面对他。
但在大家眼神的威逼下,桓郎中不得不去询问陆川,他是寒门考上来的进士,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有名望的师门,只是走运进了吏部,一步步熬到了郎中之位。
他在吏部大多时候就是替大人们跑腿,就算是同级的郎中,也能支使得动他。
桓郎中很快就回来了,结果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最后为难地说:“侍郎大人说,他临时有点事儿,一会儿再过来,让大家再等等。”
这话一出,大家都炸了锅,尤其是连英杰,表情都扭曲了。
陆川这是在给他们下马威呢!
整个吏部都是梁尚书的人,陆川初来乍到,总要使些手段让底下的人怕他才是。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陆川的下马威,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擅自离开,即便是连英杰也得老老实实继续站着。
因为他们知道,梁尚书不会为了这点事儿替他们出头,他们要不想被陆川穿小鞋,就得老老实实吃下这个下马威。
“方才我大致翻了翻之前的文书,有几点不明白,还请大家给本官解答一下。”
在大家站得腿都开始抖的时候,陆川终于走了出来,坐在众人跟前,丢出一本册子。
陆川看向连英杰:“连郎中,这个人的考核这么差,你为何给了他一个中?”
第270章 隐患
被陆川当做杀鸡儆猴的鸡,连英杰的脸顿时涨红,抬头看向陆川的眼里充满了恶意。
他心里积攒了一堆骂人的话,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连英杰想到自己的官途,想到陆川如今职位比他高,不得不暂时忍下这口气。
他强挤出一抹笑容:“不知侍郎大人说的是哪个官员?”
陆川并没有对连英杰忍辱负重的表情表示满意,继续冷着脸,把桌子上册子扔到连英杰的怀里。
“你自己看,第三十七页。”
看陆川把矛头指向了连英杰,其他官员瞬间松了一口气,站了这么久,大家从一开始的抱怨,到现在只剩下害怕了。
也不是没有背景深厚的人,不过以他们的消息渠道,都能打听出圣上对陆川的看重,钟首辅一派留下的势力,也都奉陆川为先。
这新来的侍郎大人,又哪里是他们这些小官能挑衅的。
就算他们是梁尚书的人又如何,陆川想收拾他们再简单不过了,而梁尚书也不会替他们出头。
好在新侍郎第一把火烧的是梁尚书的女婿,他跟梁尚书打擂台,不波及到他们这些池鱼就好。
连英杰接住扔过来的册子,顺着陆川的意思翻到第三十七页,把那人的信息看了一遍。
半晌,连英杰抬头嗤笑:“大人,下官的评语有何不对吗?”
他念出那人去年做成的功绩:“薛山海,平川府秋水县县令,明启十四年到任,自他当上秋水县的县令后,秋水县的破案率直线上升,商税有所增长,新开垦出的农田多增了一成。”
“大家瞧瞧,这表现还不算好吗?”连英杰把那页纸展示给周围的官员看,“若不是他任职时间太短,下官以为,给他一个上等都不为过。”
连英杰扫了陆川一眼,眼里满是轻蔑,这么轻易就想打压他,当他这十几年在吏部是吃白饭的吗!
陆川到底是在地方上自大惯了,还以为京城也是他的一言堂不成!
其他官员大致看了之后,俱都点头表示:“确实如此,治安、经济、农田都有所提升,可见此人是个能干的。”
但陆侍郎怎么说此人差劲?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不成?还是说陆侍郎就是随便找了个借口想要打击报复?
陆川没有准备,又怎么会在上任第一天发难。
他冷笑一声:“各位大人不妨再看看,这平川府秋水县在什么地方?秋水县的商税提升,是因为什么?农田突然增多,又是因为什么?”
好巧不巧,陆川回京时,路线正好经过秋水县,一行人在秋水县停留了三天,这三天足够陆川对秋水县有大致的了解。
他们进入秋水县后,百姓确实比其他县城更富裕一些,衣服上的补丁都极少,精神面貌良好,治安很好,几乎很少见着什么混混乞丐,当地人对他们这些外地人也很热情。
一开始陆川还真以为是秋水县的县令做得好,还称赞了县令一番。但第二天陆川一家人出门购置东西时,撞见一个人,让陆川改变了想法。
然后陆川就让谢六他们去探查,得出的内情让人心惊!
听地名就能知道,秋水县这个地方常年多雨水,尤其是夏季,常常河道暴涨,好在水利工程做得还行,堤坝建得很好,基本没被水淹过。
秋水县多山,树木繁多,很多都长成了大树,木业资源极多。
在薛山海上任之前,秋水县当地名声最好的乡绅是黄家,薛山海一到任就和黄家闹了矛盾。
薛山海想要政绩,便想效仿云南,让百姓在山上开垦梯田,增加农田的数量。
不过秋水县的山大多都种着各个种类的大树,秋水县的木材质量很不错,有不少商人会来秋水县买木材。
黄家占了不少山林,不过黄家伐树卖木材,都是有分寸的,每伐一棵树,都会种上相应的树苗,谨防竭泽而渔。
结果薛山海一来,就想让百姓把树木给砍了,把山开出来种地。
黄家占的山林到底是小部分,大多数山林都是无主的,无主的山林就是官府的,而且薛山海还承诺,开垦出来的农田就是百姓自己的,前三年还不用交税。
百姓目光短浅,哪里能想得到这么多,知道自己也可以像云南的百姓一样开垦属于自己的梯田,都高兴得不行。有了百姓的爱戴,薛山海一下子在秋水县站稳脚跟。
黄家从事木业,自然知道山林没有树木扎根的危害,尤其秋水县多雨水,没有了树木,极易发生山体坍塌。
有了黄家的反对,薛山海开垦梯田的计划差点进行不下去,不过世事总是无常的。
黄家家主突然一夜暴毙,秋水县仵作验出他是被人杀害,经过薛山海的一通盘问和查证,查出了凶手就是黄家的长子。
长子和黄家家主的小妾私通,被家主抓包,长子冲动之下,把抓起一把刀把父亲给杀了。
长子和小妾锒铛入狱,黄家偌大的家业给了庶子,庶子不事生产,突然得了这么多财富,自然不敢反对县令的政令。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