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阿哥抬头有些惊讶,康熙已经转向八阿哥去了,“朕准许良贵人搬出来,回头你自己和你额娘说去,愿意去哪里自己说。”
“是,儿子多谢皇阿玛”八阿哥本来还呆呆的看着他阿玛,觉得他皇阿玛不会中邪了吧,怎么奇奇怪怪的。
没想到啊,他愿意皇阿玛每天都这样“中邪”。
说完了该说的,康熙又看了一眼十一阿哥,他正两眼亮晶晶的盯着他。
康熙突然感到一阵酸涩,别开的眼,他不知道为什么又会做个梦,但他决定必须要改变一些什么,做一些什么下去。
“都出去吧,还有什么事下次说。”康熙疲惫的摆手,梁九功上前来送走了所有人。
康熙撑着身体起来,开始磨墨。
“……德妃,行为败坏,毫无慈母之心,威胁皇权安宁,今日依律降为宫女子,迁至冷宫,不得再见阿哥和格格们……”
一封接着一封的圣旨写了出来,康熙手抖的厉害,梁九功明明就在眼前,他却好像根本感受不到活人的气息。
“你能想通就好”身后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康熙转身看过去,宫殿已经不见了。
“是你”那个给太子批命的老和尚。
“正是老衲”老和尚笑的和蔼:“几年前没做完的梦,今天也算给个交代了。”
“为什么”康熙喃喃自语,明明没说完的话,老和尚却懂了。
“这不是中间出了一点变数”他摸着鼻子有些无奈。
“这梦境里算是单独的独立出来的一个执念,不能打破,只能化解,老衲也是没办法了,否则也不会劳累你。”老和尚说。
康熙有些木木的看着他:“执念?谁的执念,这是真实发生过的?”
老和尚摇着头:“若是知道也不必费劲了。”
他看着康熙笑了一下:“至于是不是真实发生的,相必你自己心里也清楚,以后也许你还会来,倒不必太过急切改变,毕竟是执念,可能会反噬的。”
“今天也是巧了,有位神灵出手了,否则你也不至于又来了。”老和尚解释了一下。
“那条龙”康熙想起了晕倒之前见到了通身青色的龙。
第143章 闪电战
“唔”那和尚摸着胡须没点点头。
康熙一脸挫败:“那这个梦还能结束吗?我不会还要继续做吧?”
看着梦里哪哪都不对的人和物,康熙恨死了,恨不得把那个梦里的原身康熙给拉过来打一顿才好。
怎么养孩子的,眼睛怎么那么瞎啊,看不出好坏吗?竟然还让德妃生那么多孩子,让她做那么多坏事,看不见吗?
康熙一边厌恶一边又挫败,他这边也没好哪里去,而且两边最大的不同就是十一了。
“你之前给太子的批命不是说可以破吗?那个破点是小十一?”康熙也不傻。
“十一阿哥挺好的”老和尚笑的慈祥,“难得的赤忱心肠。”
也不要以为神仙都是高洁的人,败类哪里没有几个呢!
康熙眼睛亮了,看着老和尚,希望他再多说几句,没想到老和尚说他“该回去了”
没想明白,他就醒了。
“万岁爷”看见康熙醒了,梁九功和皇后都出声了。
“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皇后拉着康熙的手看他。
梁九功则是通知留下来等待通知的太医。
“还行”康熙躺在床上,精神不太好,但眼睛却盯着皇后不放。
梦里又经历了一遍皇后不在,儿子不在的情景,每每想到康熙就觉得心痛,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
“守了很久吗?”康熙轻声的问。
“没有”皇后摇头,不过两个多时辰,康熙这次晕倒也是吓坏了众人。
好在太子处理的及时,现在已经放出风声康熙是天龙下凡,拯救黎明苍生来了,现在的下雨就是最好证明,大清对战东夷绝不认输。
三阿哥连夜加点写文章,手底下的人也不闲着,一期报纸不单单只有一篇文章,每次都有好几篇。
“那就好”康熙也没再说让皇后回去歇着的话,夫妻多年,他了解她,她也了解他。
等太医带着安神药过来,让康熙喝下歇息的时候皇后才回坤宁宫去了。
胤祧睡了一觉才等到老青龙,现在外面的雨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这雨估计要持续好几天了。
“事结了”老青龙说:“那神兽我给抓回去了,你们那个什么白莲教的人也是挺厉害的,什么人都能找到。”
“白莲教不是我们的”胤祧不高兴了,“那你把他们一锅端了。”
“没呢,你回头跟那个太子说,让他自个去收拾剩下来的烂摊子。”老青龙说:“我可不是来给他打工的。”
“好好好”看见老青龙帮了这么大的忙,胤祧现在只想给人顺毛好。
他也不想问那个神兽是哪个,反正老青龙自个会解决,他现在贴心的老青龙要不要尝尝大清的美食。
“我让他们做好了送来,可好吃了”胤祧极力邀请。
“不必了”老青龙倒也不是拿乔,“我得先回去了,那边也有些事。”
“好”胤祧有些不舍,但还是挥手跟他再见:“下次再见一定要尝尝。”
看着胤祧这么几年依旧没什么长进的样子,老青龙又是恨铁不成钢又是觉得他这样活的也挺好。
既不想看他混日子,又不想他吃太多苦。
算了,他想,也不指望他成什么才,那种过不是过。
“你多听那个太子的话”老青龙叹口气,他观察了这几天,那个太子对胤祧没得话说,确实很为他考虑,毕竟胤祧也不是真的这个朝代的人。
“嗯嗯”胤祧点头:“你们说的我都听着。”
他可是很努力学习的。
老青龙走了之后胤祧才觉得有些想念南海的生活,那边有他的同伴,有他的好朋友,有家人。
他慢慢嚼着家人这个词,现在这边也有家人,有朋友。
而且这边的家人和朋友更脆弱。
连着下了一周的雨,可算天晴了,这一周干枯的河流也是满了,而且地里的庄稼也不是半死不活的了。
八月底,胤祧再次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去了皇庄,开始了新一轮的丰收,这次他心心念念的红薯终于出来了。
“烤着吃”还没拔出来,胤祧就迫不及待的举手说要烤着吃。
“行啊,你先拔”康熙很好说话的样子。
胤祧还不知道他阿玛在等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他先进了田里开始慢慢的拔红薯了。
灰扑扑的泥土飞扬,胤祧呸呸呸的吐了几口才缓过来。
太子见他真的直接去拔,赶紧拉他,“快上来”
上来之前太子给他戴上了自制的口罩和帽子才放他下去,“拔一会就行,等会上来喝绿豆汤。”
“好”胤祧学乖了,不乱来了。
阿哥们加上庄子上的人的帮忙,很快就堆起了满满的红薯。
众人又品尝了红薯做出来的东西。
农事官在旁边记着东西,他们已经做好了土豆和玉米的册子,现在就剩红薯了,等红薯的写好了之后,他们还打算写水稻和麦子以及躯其他的农作物。
之前也有人写过,但总归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大清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农作物手册呢。
对于这些康熙当然是鼎力支持的,农作物是立根之本,他们没有做到让所有人都吃上饭,肯定要再接再厉,继续培育良种的。
趁着这个机会,太子又提议建立一个专门的农学院,专门培养一些深耕农业上的学生,这样他们以后也能专心研究了。就像在福州建立的船政局一样,培养造船修船的人才。
康熙准了太子的奏折,顺便拨了款。
于是京城农学院正式建立了,第一年就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名学生。
九月初,南边的练兵已经加快了速度,几乎隔几天就有几份奏折从福建广东那边送来。
上一篇:直播美食摆摊,但狗血文
下一篇:攻具人自我意识觉醒后[快穿]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